查看原文
其他

优秀的人是如何成长的:从自我迭代到认知升级

2017-05-25 Lachel L先生说


前几天,连续发了两篇讲「解决问题」的文章。


有不少读者在后台询问:这两篇文章,讲的都属于「招式」,是对具体问题的见招拆招。那有没有什么方法,能够从「心法」层面上,提高自己看待事物、看待问题的层次?


当然是有的。


这个方法,我把它叫做「认知升级」


大家对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。前阵子,傅盛有一篇文章,讲的就是认知升级。他说,人要经历三次认知升级过程,从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」,最终到「不知道自己知道」。


但我要讲的「认知升级」,不是这个范畴。我指的,是心智和认知的全面升级 —— 亦即推翻旧的认知,全面建立新的认知和心智。



这个说起来有点抽象,举个例子。


中学的时候,大家都上过政治课。课上会讲:哲学分成唯心和唯物,唯物主义又分为自然唯物主义、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。马列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,是最符合真理的哲学。


有一段时间,我一直以为,哲学真的就是这样。以至于经常寻思:为什么从古希腊起,西方两三千年的思想,看起来就这么简陋粗糙?直到马列主义的出现,才拯救了西方哲学?


直到后来读了《苏菲的世界》。


这本书被许多哲学学者批判,说它太过于「民哲」,内容颇多不严谨之处 —— 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讲,无异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
在《苏菲的世界》之后,又继续啃了所罗门的《大问题》、牛津通识读本(哲学部分),再到梯利的《西方哲学史》 —— 这本书相当艰涩难懂,因为里面大量引用了哲学家的原文。我从初中读到高中,花了三四年才勉勉强强把它翻了几遍。


从此,才知道,西方哲学并不像政治书里说的那样。随便翻开一位哲学家,他的思想都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宝库。


这段经历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。不但重建了对整个哲学史的知识框架,而且从哲学家的思想中,更是学到了许多思考、看待问题的方式。


对我来说,这就是一次全面的「认知升级」


再举一个例子。


我以前读书时,总是追求速度和数量。读了很多书,做了许多笔记,但总觉得真正吃透的东西很有限。直到大二的某一天,突然醍醐灌顶:


我为什么要去追求「别人的东西」,为什么不着眼于「自己的框架」?


从此,我读书的方式产生了质变 —— 以往一个暑假能读完几十本,而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,我「读完」的书大大减少了,但涉猎的书变广了。大二、大三两年,几乎翻完了学校图书馆一整个人文社科书库。


我再也不去追求「记住了什么」「读完了多少」,而是让自己的知识体系生长,延伸,层叠交叉,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图谱。


所以这两年,当「知识管理」和「知识体系」成为热词的时候,我有点哑然失笑 —— 这不就是我大学在做的事情嘛。


(现在比较后悔的,就是大学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多读点书。工作后实在是太忙了)


至今为止,我所有的文章,几乎都得益于阅读方式的升级。它对我的助益,无法估量。



举这两个例子,是想说明什么?


人这一生中,要实现成长,最重要的,就是要进行「认知升级」。


身处一个层次之中,你的思维、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方式,就会局限在这个层次里。无论提得多高,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层次的束缚。


而「认知升级」,就是让你的思维,超出目前这个层次,接触到更高的层级。


一旦完成这样的飞跃,你就会发现,以前那些熟悉的事物,在你眼中,呈现出了全然不一样的角度。你的思想将如同打开一个闸门,涌动出无限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念头。


有一个理论,说,人体所有的细胞,平均每七年会全部更迭一次,以此来清除旧细胞,产生新细胞。这虽然是伪科学,但在思维层面,的确如此。


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,经历五年、十年,没有实现升级和飞跃的话,他的思维,其实就已经进入了「老年」。他的每一天,都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生活罢了。


为什么呢?我在以前的文章讲过,人的思想,其实是自己所接触过的一切信息的聚合。你潜移默化接受到的一切信息,会构建起你的「思维框架」。你的一切思考、分析和观点,都是建立在这个「思维框架」里面。


简而言之,你学习到的一切,构成了你的大脑。


所以,如果想要让已经成型的「思维框架」,更加贴近真实,更加高瞻远瞩,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,对它进行又一次的推翻、打破、修复、重建。


这就是「认知升级」。


而两次认知升级之间的过程,亦即是让自己的思维,接受磨砺、否定和推翻的过程,我称之为「自我迭代」。


通过「自我迭代」实现「认知升级」,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本质。



知乎上有过一个问题,问:什么是「穷人思维」?穷人和富人,在思维上有什么根本的差距?


我的回答是:穷人和富人,最大的差距在于「视野」。出身的家庭,成长的环境,会牢牢地束缚住穷人的视野,让他看不到远景,变得短视,耽于眼前的满足。


最简单的例子:学习。


许多家长看不到让孩子上学的必要性,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家务农、打工——即使他们并非没有这个能力。而即便是那些能够从农村中脱颖而出、到大城市完成学业的孩子,大多数也会受到幼时信息缺失的影响,并且将相伴终生。


这段话得到许多知友的共鸣。很多人留言道:我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逃出来的,可悲的是,我是百里挑一的幸运儿,在我生长的环境里,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人,默默地被家庭和环境捆绑住,永远也走不出乡村。


同样,许多位于「社会底层」的务工人员,都具备一个共同点:缺少强烈的「改变现状」的意愿。他们觉得眼下的生活虽然不够好,但也凑合。他们难以想象「更好的生活」是怎么样的,更难以想象自己能跟这样的生活联系起来。如果他们攒下了一笔钱,要么用在享受性消费(比如吃一顿好的,买个 iPhone)上,要么回到家乡,盖房子,给下一代结婚,仅此而已。


这就是贫穷的恶性循环。贫穷导致信息的缺失,信息的缺失导致走出困境的无能为力,继而导致下一代的贫穷。反反复复,生生灭灭。


如何才能跳出这个困局?只有通过推翻和重建认知,进行「自我迭代」,将这个闭环冲出一个缺口。


其实,每个人或多或少,都是一样的。


往大里讲:

从出卖体力到出卖智力,是一次自我迭代;

从压榨自己的劳动力,到撬动资源,是一次自我迭代;

从「工作就是出卖时间换钱」,到「工作就是跟团队一起创造价值」,是一次自我迭代;

从「奋斗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」,到「奋斗是为了让行业变得更好,自己顺便挣钱」,也是一次自我迭代。


往小里讲:

从「我要做好每一件事」到「我要做好最重要的事」,是一次自我迭代;

从「我要完成这个任务」,到「我要完成这个项目」,是一次自我迭代;

从「我需要做什么」,到「我想要做什么」,也是一次自我迭代。


一个生长在传统环境里的人,耳濡目染,就会很容易变得守旧,闭塞,固执,处女情结,大男子主义。这能说是他的错吗?其实也不是,他也只是这种「思维场」的又一个牺牲品。


要想跳出来,融入更高层次的圈子,就必须进行「自我迭代」,打破旧思想的桎梏,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全新认知。


但是,这种「全新的认知」,一定是正确的吗?它有没有可能只是历史发展的周期产物而已呢?历史会不会开倒车?为什么?


我们的审美,从装饰艺术,到功能主义,到极简主义,但有没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,又回到了装饰艺术?


我们已经知道,时尚只是一个不断循环、不断重复的周期圈子。但这个圈子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?


诸如此类。


这些,其实,也是一种「自我迭代」。


自我迭代无关对错,也无涉价值观,它的本质,是心智的解放 —— 从「不接受」到「接受」,从「没有可能」到「有可能」,从「无法想象」到「能够想象」。


每一次的自我迭代,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。它需要挫折,需要冲击,需要运气,需要经历迷茫、对自己的否定,往往还需要经历许多次碰壁。


但每一次自我迭代之后,你会发现,自己获得了脱胎换骨般的成长。



那么,如何才能通过「自我迭代」,实现「认知升级」?



1. 建立习惯:反思,怀疑和推翻。


前文讲过:每个人都有固有的「思维框架」,这个思维框架,构成了一个人认知事物的方式、思维和信念。


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框架受到质疑和挑战,第一反应是什么呢?是习惯性的自我防卫。


这种自我防卫,恰恰是「自我迭代」的大敌。每一次遇到这种情景,也许都是一枚「认知升级」的种子,但可惜都被你的防卫机制,扼杀于摇篮之中。


所以,如果你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,碰壁了,或是觉得钻进了牛角尖,不妨跳出来,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:

  • 有哪些观念是我认为「不言自明」「绝对正确」的?

  • 如果不考虑这些观念,会怎么样?

  • 如果站在这些观念的反面去考虑,会怎么样?


建立这样的习惯,可以帮助我们,摆脱「错误观念」的影响,将新的信息吸纳进来,完成对思维框架的再造和重建。


记住:一颗能够容纳两种全然不同观点的内心,才是真正强大的内心。


你必须时刻让你的内心,受到两种矛盾观念的冲击、磨砺和抵牾,并在这个过程中,不断地反思和检讨自己。


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心智的成长。



2. 广泛涉猎:接触多学科,了解它们的底层原理


查理·芒格说过:他的智慧,来源于他的「思想格栅」。


什么是「思想格栅」?格栅,就是栅栏。栅栏是这样的形状:许多条竖的木板和横木板相互交叉,划出一块块的格子。在这里面,每一块竖的木板,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领域;而每一条横木板,就是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,它串联起了两个不同的领域。


建立这样的思维,对我们有什么用呢?你会发现,这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之间,其实都有着一些共性,这些共性就是最基本的「底层原理」。


很多时候,你无需去了解一个领域的细节,只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原理,你就能掌握它的脉络,从而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这些领域。


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,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立体,同时,也可以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通道。


对于一个问题,我们将不再局限于一两条固定路径,而是得以用多元化、多路径的方式去进行思考,从而找到更好的、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法。



3. 建立联系: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


什么样的时刻,你会感受到「认知升级」?


我的体验是:某个时刻,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,记忆里,大量零碎的片段、想法、知识点,突然间福至心灵,被一根根无形的线索联系到一起,组成了一张全新的、庞大的网络。这个网络是自洽的,完善的,你会感到,以前所有的疑难和困惑,随着这张网络的建立,全部烟消云散。


这就是「认知升级」。


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。万事万物之间,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共通之处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找到这个联系。


如果你思考和学习事物,是以「点」的形式,那只能说明,你还没有找到最本质的那条线,能够将它们联系起来。


就像《倚天》里面,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法,得意而忘形,所有的招式,所有孤立的「点」,都是形式,真正的本质,永远是「点」之间的「联系」。



L先生说:

那么,你有过哪些「认知升级」的时刻呢?



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

希望能分享到朋友圈

让更多的人看到

谢谢。: )



THE END

-   晚  安   -


我是 Lachel,可以叫我 L 先生

互联网经理人、高效管理达人

知乎 8 万关注、24 万赞作者

LinkedIn / 36 氪 / 插坐学院特约作者

很高兴认识你 :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